当前位置:首页 >> 莆田一中 >> 加油中心 >> 教研原创 >> 正文
运用“学案”进行化学教学的实践研究
【发布日期:2016年09月06日】 【来源:】 【字体:: 】 【阅读:次】 【关闭

运用“学案”进行化学教学的实践研究

郑梓华

(星空体育网页版(中国)官方网站/登录/入口 福建 351100)

摘要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是以“学案”为载体,以学生自学、教师导学为手段,以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和情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目的的教学策略体系。教学实验表明在高中化学教学中运用“学案导学”教学模式能有效改善学生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化学学业成绩。

关键词 “学案导学” 高中化学教学 学习方式

一、问题的提出

通过“学案”学生可以明确学习目标和学习重点,自觉地做好了课前准备。课上,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自学、探究和小组讨论,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增强了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了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的良好习惯和收集与处理信息、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堂上教师运用教育智慧促进学生知识的生成和能力的提升,使教师由“课堂的主宰”变为学生学习过程的鼓励者、引领者、组织者和合作者。为此,我们开展了“学案导学”在化学教学中的实验研究。

二、研究的方法与对象

教学实验以本校高一(6)、(7)班的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对比实验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和文献法。实验后我们对学生进行了“学案导学”问卷调查。实验结果以学生的化学学业成绩、学习方式是否得到提高为依据。实验数据均采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其中高一(6)班采用常规教学,而高一(7)班采用“学案导学”模式进行教学,经过一个半学期教学实践,下学期期末化学成绩统一检测,比较两种教学模式效果的差异是否显著。

教学模式对学业成绩的影响方案设计

对象

前测

实验处理

后测

高一(6)班

上学期期中

常规教学

下学期期末

高一(7)班

上学期期中

“学案导学”教学

下学期期末

同一任课老师,采用相同教学模式进行常规教学,高一(6)班与高一(7)班上学期期中化学成绩结果统计如表1-1,表1-2

 

 

 

 

 

表1-2独立样本T检验计算结果

 

方差方程的 Levene 检验

均值方程的 t 检验

F

Sig.

t

df

Sig.(双侧)

均值差值

标准误差值

差分的 95% 置信区间

下限

上限

班级

假设方差相等

6.361

.013

.286

104

.776

.62264

2.18018

-3.70073

4.94601

假设方差不相等

 

 

.286

94.183

.776

.62264

2.18018

-3.70604

4.95132

本实验采用2个独立样本的T检验来分析2个班在化学学业成绩上平均分差异的显著性,使用的是双侧T检验。T检验结果表明,t=0.286  p=0.776>0.05,说明2个班学生在准实验开始前学业成绩并无显著性差异,水平相当,符合等组对照实验要求。

三、实验过程

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依据“学案”的编制原则精心设计,积极开展教学实践活动。边实践、边总结、边研究,及时反馈、修订行动方案。“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实施一般包括:“导学案”设计、了解学情(抽批或全批“导学案”)、二次备课、教学过程(思考探究、分组讨论、课堂反馈、归纳提升)、“学后记”(学生)、“教后记”(教师)几个步骤。其教学过程中课堂教学流程如图:

 

 

 

 

 

 

 

 

这里应该注意的是上面图示只是课堂教学基本流程图,教学模式并非一成不变,不同的课型其课堂教学流程也会有所不同。

四、实验结果的讨论

实验研究结束后,我们对高一下学期末的化学成绩进行统计,进行了问卷调查,并对所得数据进行如下分析。

1.高一下学期期末化学成绩比较分析

经过一个半学期教学实践,我们对同一任课老师,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进行实验教学的高一(6)班与高一(7)班下学期期末化学成绩统计如表2-1,表2-2,表3-1,表3-2。

表2-1,表2-2为不同班级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教学实验教学后的成绩统计分析:

 

 

 

 

 

 

 

 

 

 

 

 

 

由表2-1,表2-2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Levene方差性检验F=33.449  P=0.000<0.05,可以认为两样本之间方差不齐。假设方差不相等,t=-2.249  p=0.028<0.05,p值小于0.05时为差异显著,说明教学模式的不同引起成绩差异显著。

表3-1,表3-2为同一班级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教学实验教学后的成绩统计分析:

 

 

 

 

 

 

 

 

 

 

 

 

 

 

 

由表3-1,表3-2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Levene方差性检验F=19.075  P=0.000<0.05,可以认为两样本之间方差不齐。假设方差不相等,t=2.638  p=0.010<0.05,可以认为高一(7)班上学期期中与下学期期末化学平均成绩差异显著,说明“学案导学”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

表2-1,高一(7)班下学期期末成绩均值78.9分比高一(6)班整整高出5.6分;其中高一(7)班成绩标准差6.32远远小于高一(6)班标准差16.9;这些数据都说明高一(7)班经过一个半学期的教学实践,已经适应“学案导学”教学模式,成绩离散程度大幅度下降,实现后进生的转化,学生成绩整体发展均衡。

2.问卷调查的分析

调查的对象为本校高一(4)、(7)班两个应用“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实验班。制定了“学案导学”化学教学现状调查问卷共23题(包括2道对称性测谎题,测谎题设置的目的是为了判断被试者是否认真地配合测试,不参与统计分析),分为课前情况、课堂情况、课后情况(见表4、表5、表6)三个维度进行调查,发卷106份,共收回有效问卷100份。

表4  课前情况

项目

内容

人数

百分比%

1学习新课前,你觉得预习有必要?

A、有必要

98

98

B、没必要

2

2

2有了学案指导,你预习的目的性与以前相比

A、有提高

94

94

B、无明显改善

6

6

3有了学案指导,你预习化学新课内容一般花多长时间?

A、10分钟以内

10

10

B、1015分钟

44

44

C、1520分钟

40

40

D、20分钟以上

6

6

4预习时你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与以前

A、有较大提高

34

34

B、有一定提高

66

66

C、无明显提高

0

0

5借助学案你是否会发现问题并带着问题上课

A、会

92

92

B、不会

8

8

6若在预习过程中有疑问,你是否会在课堂上提出并更注意听讲?

A、会

86

86

B、不会

14

14

表4的数据表明:借助“学案”,94%的学生预习的目的性更加清晰明确,带着问题预习课本知识;92%的学生会发现问题并带着问题上课,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得到提高;100%的学生认为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有所提高;94%的学生预习时间控制在20分钟以内,说明预习“学案”的内容相对适中。

表5  课堂情况

项目

内容

人数

百分比%

7你觉得对预习中已掌握的知识老师是否有必要在课堂上再讲授一遍

A 、必要

40

40

B 、没必要

60

60

8实施学案导学后,你认为在课堂教学上师生关系的融洽程度比以前

A、更加默契

80

80

B、无明显改善

20

20

9实施学案导学后,你在课堂上思考时间是否更充裕

A、是

89

89

B、否

11

11

10实施学案导学后,你觉得你的课堂讨论参与度与以前相比

A、有提高

82

82

B、无明显改善

18

18

11实施学案导学后,你认为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你动手实验探究的能力与以前相比

A、有较大提高

18

18

B、有一定提高

62

62

C、无明显提高

20

20

12实施学案导学后,你认为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你对实验现象的观察、描述和设计实验方案的能力以前相比

A、有较大提高

22

22

B、有一定提高

76

76

C、无明显提高

2

2

13实施学案导学后,你认为你独立完成课堂练习能力与以前相比

A、有较大提高

32

32

B、有一定提高

58

58

C、无明显提高

10

10

14实施学案导学后,你认为你分析问题和应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与以前相比

A、有较大提高

20

20

B、有一定提高

68

68

C、无明显提高

12

12

15实施学案导学后,你的小组合作学习能力和以前相比

A、有较大提高

46

46

B、有一定提高

48

48

C、无明显提高

6

6

16在合作交流时,你是否敢于提出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

A、敢于

84

84

B、不敢

16

16

表5的数据表明:借助“学案”,学生笔记量减少,89%的学生在课堂上思考时间更充裕,深层次的思考得到提高;80%的学生认为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动手实验探究的能力得到提高,98%的学生认为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对实验现象的观察、描述和设计实验方案的能力得到提高,说明通过“学案”中有效问题的设置,学生在实验的目的、原理、步骤、能力等方面得到提高;94%的学生认为小组合作学习能力得到提高,并敢于提出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讨论参与度得以提高。“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凸现学生的主体性,张扬学生的个性,师生平等,构建多边互动创新的高效课堂。

表6  课后情况

项目

内容

人数

百分比%

17你认为导学案的知识网络对你的课后复习

A、有帮助

98

98

B、没有帮助

2

2

18你认为老师布置的导学案作业量如何?

A、适中

84

84

B、太多,完不成

16

16

19实施学案导学教学,你觉得你的学习负担情况

A、减轻了

54

54

B、加重了

46

46

20实施学案导学教学,你觉得自主学习能力是否增强?

A、增强

86

86

B、无明显变化

14

14

21实施学案导学教学,你觉得你独立思考能力是否提高?

A、提高

88

88

B、无明显变化

12

12

表6的数据表明:98%的学生认为“学案”的知识网络对课后的复习有帮助,86%的学生认为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提高,增强了独立思考能力。当然也存在不足,46%的学生认为学习负担加重了。解决策略是:多和学生沟通交流,学习方式的转变需要一个适应期;同时教师要不断完善“学案”编制,课堂导学要重点突出、难点突破。主要通过有效问题的设置引导学生深层次的思考和活动,重过程、重思维、重能力提升,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切忌“学案”编制习题化。

五、实验过程的反思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通过教师的教学方式的转变,转化了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自学在前、问题在先、思考在前、尝试在先。从学生的调查、反馈来看,学生还是能适应这样的课堂,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自主性得到提高,课堂学习的目的性、参与度和思维度得到提高。在实施过程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设计和编制符合要求的“学案”是实施“学案导学”的重要环节,也是本课题研究成败的关键。“课前导学案”存在习题过多、过难,导致学生课前预习时间花费过多,使得课堂重心前移,变相占用其他学科时间,加重学生学习负担,相对降低学习效率;“课堂导学”存在过于追求通过外在“表演”的形式来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习题化倾向,缺乏有效问题的设置来调动学生的思维。为此我们提出课堂导学要重点突出、难点突破。主要通过有效问题的设置引导学生深层次的思考和活动,重过程、重思维、重能力提升,来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2.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不平衡,个别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尚未养成,需要教师多交流沟通。

3.编写“学案”加重了老师的负担,教师的工作量很大,教师要克服畏难情绪。

 

参考文献:

[1] 叶澜. 重建课堂教学价值观[J].教育研究,2002,(5):3-7.

[2] 吴俊明,骆红山.学案的意义、任务、编制及其他[J].化学教学, 2011,(1):6-8.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4] 关士伟. 新课程视野下中学化学学案设计的研究[J].化学教育, 2005,(1).

[5] 丁革兵,李赤,刘春华.高中化学新授课“先学后教、以学定教”有效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应用[J].化学教育, 2012,(8):29-34.

[6] 陆建军,赵华. 厘清化学学案导学的几个问题[J].化学教育, 2012,(3):4-7.

运用“学案”进行化学教学的实践研究(莆田一中 郑梓华)(2012年10期基础教育参考CN-11-4889G4)

  [打印]      [关闭]


闽公网安备 35030202000319号


版权所有:星空体育网页版(中国)官方网站/登录/入口

Copyright © 2012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序号:闽ICP备05012062号-1号]

地址: 莆田市城厢区霞林街道办学园南街1699号 351100 05942631666 电话:05942631666 传真地址:059426319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