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兆晃(1930——2000.5) 男,高级编辑,莆田市仙游县田岑底人,莆田一中1951届(春季班)高中毕业生,当年考取北京师范大学化学系,第二年不顾家人的反对,偷偷改念戏剧系。上大学时,在老舍话剧《龙须沟》中当过群众演员。1954年大学毕业后,分配到天津的前线剧社,天津升格为直辖市后,他们单位改迁为河北省保定群众艺术馆,他后来调到保定文联的《莲池》期刊编辑部任编辑,参与编写《外国文学家大辞典》,90年代初退休,2000年5月于大连逝世。 2012年10月11日,瑞典文学院宣布中国作家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而最早发现莫言,引领他一步步地走上文坛的启蒙者就是这位已故的莆田一中第十五届高中校友——毛兆晃。 莫言虽然是山东人,但他的文学生涯却是从河北起步的。莫言年轻时曾在河北保定当兵,他的第一篇小说《春夜雨霏霏》就发在保定的文学刊物《莲池》上。曾经担任《莲池》期刊编辑,现已退休在家的钟恪民先生说:“最先发现了莫言写作才华的是当时担任《莲池》期刊编辑的毛兆晃老师,是他把莫言从山沟沟里挖出来。如果毛兆晃老师今天还在世的话,最高兴和欣慰的应该是他。” 1981年,时任《莲池》期刊编辑的毛兆晃慧眼识珠,从众多来稿中看到一篇写春天的雨夜一位少妇怀念在远方当兵的丈夫的小说,感到这位初涉文学的年轻人的与众不同。于是写信把这位爱好写作的年轻战士约到编辑部。他认为小说基础不错,但人物形象单薄,需要进一步修改。几天后,莫言拿着重新改好的稿子送到编辑部。毛兆晃看后说了一句话:“还不如那篇初稿好呢!”就这样,改到第三次的时候,毛兆晃没再说什么,打发莫言回去等消息。没过多久,《春夜雨霏霏》就在《莲池》第5期上头条发表了,这是莫言的处女作,这也是莫言参军5年后,历经多次投稿退稿后在保定《莲池》上发表的第一篇小说。 此后两三年,毛兆晃经常带着莫言去白洋淀,或是体验生活或是参加各种作品研讨会。莫言的《丑兵》《为了孩子》《售棉大路》等作品也在《莲池》期刊上接连发表,《莲池》期刊成为莫言发表作品的重要阵地。而莫言的另一篇小说《民间音乐》在《莲池》发表后,引起著名作家孙犁的关注,特地为其写了一篇两千多字的点评文章。1984年7月,莫言报考解放军艺术学院时,手里拿的“敲门砖”就是在《莲池》上发表的小说和孙犁先生的点评。此后,莫言便一步步走上了中国文坛。 但成名之后的莫言始终没有忘记自己的恩师。2004年5月,他在《我是从<莲池>里扑腾出来的》一文中写道:“有一天,收到了《莲池》一封信,说希望我能去编辑部谈谈。我激动得一夜没合眼。第二天一大早,就搭上长途汽车赶到保定市,见到了我永远不敢忘记的毛兆晃老师。……转眼过去了十多年,毛老师已经六十多岁了吧?我是从《莲池》里扑腾出来的,它对于我永远是圣地。”在2011年10月的微博上,他又提到了这位伯乐:清理旧物,发现一本《莲池》双月刊,1981年5月号。我的处女作《春夜雨霏霏》就发表在这期刊物上……从来稿中发现这篇小说的是毛兆晃老师。为了这篇稿子,毛老师特意坐公共汽车到我当兵的山沟里找我。人生如梦幻,弹指三十年。恩师已作古,其情何以堪。 毛兆晃——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永远不敢忘记的”恩师! 文章链接 》》》 莫言:我是从《莲池》里扑腾出来的 我最早的五篇小说都是在地区级刊物《莲池》上发表的。《莲池》是保定市文联办的,后来改名为《小说创作》,再后来就没有了,说是穷死了。 1979年秋天,当我从渤海湾调到狼牙山下,在一个训练大队里担任政治教员时,便写小说往《莲池》寄。寄过去,退回来,再寄过去, 又退回来。终于,有一天,收到了《莲池》一封信,说希望我能去编辑部谈谈。我激动得一夜没合眼。第二天一大早,就搭上长途汽车赶到保定市,见到了我永远不敢忘记的毛兆晃老师。他个子很高,人很瘦,穿一身空空荡荡的、油渍麻花的中山装,身上散发出一股浓浓的烟臭。他说稿子有一定基础,希望能拿回去改改。 “小说写春天的雨夜一位少妇怀念在远方当兵的丈夫。我感到稿子不好改,干脆另起炉灶写了一篇送到编辑部。毛老师看了,说还不如第一篇好呢。他的话对我打击很大,但我还是对他保证,愿意继续改。 我把前后两篇小说糅到了一起,又送到了编辑部。毛老师说这一次改得很好。不久,小说就在《莲池》上发表了,头条,这就是我的处女作《春夜雨霏霏》,后来,《莲池》发了我的第二篇小说《丑兵》。 不久,毛兆晃老师来看我,他说早知道部队离城里这样远,就不让我跑来跑去地送稿子了。老师对养花养草很感兴趣,也喜欢养石头。我们部队驻地的山上出产上水石,又一次进城时,我背去了两块大石头,足有八十斤。毛老师住在南郊,那时保定郊区不通车,我走了十几里路,又吭吭吃吃地爬上六楼。他一看我背了那么大两块石头,有些恼火,说谁让你背这样大的石头?其实我只要拳头大的一块就行了。他的老伴是一个工程师,人很慈祥。她做了很多好饭给我吃,我背着石头走了十几里路,的确饿了,便放开肚皮吃了一饱。 后来我又写了一组短小的水乡小说,毛老师说很有点孙犁小说的味道,于是带我到白洋淀去体验生活。他陪着我采访完著名的民兵英雄赵虎,因为家里有事,就提前回去了。我一个人在村子里转来转去,招来了很多疑问的目光。我借住在一个农民家的空房里,只有一铺炕,没有被子也没有枕头,睡觉时只好枕着胶鞋盖着褂子,睡了一夜就感冒了。那时白洋淀干得底朝天,我一个人孤独寂寞,也不知生活该怎么个体验法,主要的还是受不了那个罪,呆了两天就跑了。后来毛老师还批评我不应该那样匆忙离开。 这次“深入生活”之后,《莲池》发表了我的第三篇小说《因为孩子》。1982年和1983年两年间,《莲池》又发表了我的小说《售棉大路》和《民间音乐》。《售棉大路》被《小说月报》转载,《民间音乐》得到了孙犁先生的好评。 转眼过去了十多年,毛老师已经六十多岁了吧?我是从《莲池》里扑腾出来的,它对于我永远是圣地。 (《长江日报·文学周刊》第47期) |
闽公网安备 35030202000319号
版权所有:星空体育网页版(中国)官方网站/登录/入口
Copyright © 2012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序号:闽ICP备05012062号-1号]
地址: 莆田市城厢区霞林街道办学园南街1699号 351100 05942631666 电话:05942631666 传真地址:05942631938